2018年3月20日 星期二

為什麼寶寶都只有半夜發燒?




很多爸爸媽媽,或者是小兒科醫師,都會問到底為什麼寶寶都只有晚上或是半夜發燒??

首先來了解甚麼是發燒?


發燒的定義是身體的體溫達到38°C或更高,介於37.5°C與38.0°C之間的體溫可能是低度發 燒,也有可能是正常,必須參考其他症狀綜合判斷是否為發燒。

寶寶為什麼總愛在晚上或半夜發燒?


跟人體的體溫週期有關



再來了解體內抗發炎物質的日變化

體內的抗發炎物質:皮質醇(cortisol),腎上腺皮質激素之中的糖皮質激素,跟一般人工合成類固醇有相同作用。


寶寶有發炎反應後身體的體溫會怎麼變化?





因為皮質醇下降,讓寶寶體溫更容易上升

寶寶身體為什麼會發燒?


身體會發燒,是因為身體受到微生物感染或其他因素出現發炎反應,發炎反應產生的一些化學物質,作用在腦部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樞,使體溫的定位點上升,於是人體會進行一系列生理反應而使體溫上升。

這些生理反應包括四肢的血管收縮、血液循環減少,以減少四肢的體溫散失,於是也就出現四肢冰冷;還有肌肉快速收縮,導致全身顫抖,寶寶彷彿感覺很冷,也就是一般所說的畏寒。這些生理反應讓寶寶的身體體溫上升。

寶寶的身體為什麼要讓自己發燒?因為體溫升高以後免疫力會增強,在較高的體溫下,免疫系統的活性較高,白血球的殺菌能力較強,對身體並不全然是壞事。所以,身體在感染的時候會發燒, 是演化的結果,不會發燒的在演化上都被淘汰了,因為他們很容易一生病就死掉。

寶寶的腦袋會燒壞嗎?


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最怕的就是寶寶的腦袋被燒壞,其實寶寶發燒是寶寶的身體為了要對抗細菌或病毒感染所採取的應變措施,通常41℃以下的體溫不會對寶寶的腦部或其他器官造成傷害,有時候寶寶會因為高燒而出現精神恍惚或做噩夢的現象,但是只要體溫降下來就會恢復正常。

寶寶的身體既然可讓自己發燒,也可以讓自己的身體退燒。通常,當寶寶的體溫升高到40℃左右,就會開始讓自己退燒,這時寶寶會開始讓自己的週邊血液循環增加,並且讓自己流汗,以便散熱。然後體溫就會慢慢降下來。

常聽到發燒會把小孩腦袋燒壞的說法,是因為那些小孩其實是罹患了腦炎或腦膜炎等疾病,是這些疾病直接傷害寶寶的腦部而留下後遺症,並不是發燒讓寶寶的腦袋壞掉。


寶寶發燒該退燒嗎?


發燒是寶寶的身體用來提升自己免疫反應的方法之一,而且當寶寶的身體燒到一 定的高度就會自動退燒,所以其實大部分時候,不人為退燒也沒有關係。不過,當寶寶的體溫升高到一定程度以後,會出現身體不舒服的症狀,例如頭痛、噁心、嘔吐、骨頭或肌肉痠痛等等。退燒可以減緩這些症狀,所以,一般的建議是當體溫超過38.5℃時就可以給予退燒。另外,高燒還會導致心跳加速或呼吸變喘,如果本身有心臟病或其他疾病的寶寶就比較需要積極的退燒。

發燒一定要看醫生嗎?


寶寶年紀越小,出現嚴重感染的機率越高,臨床的判斷也越困難。因此,3個月以下嬰兒發 燒,一律要看醫生,醫生通常也會當成最嚴重的情況處理,做詳細的檢查。

針對較大年紀的兒童,如果發燒的時間不長,也沒有合併嚴重的症狀,同時活動力與食慾正常,可以給予退燒藥並密切觀察。如果寶寶合併較嚴重的症狀,就是要看醫生的時機。所謂較嚴重的症狀,包括昏睡、意識不清、眼神呆滯、躁動無法安撫、痙攣、肢體麻痺、持續頭痛與嘔吐、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心跳過快或不規則等等;或者寶寶食量明顯減少,出現尿量大幅減少、哭泣時沒有眼淚,也應該要看醫生。

如果家長覺得不能判斷,都應該看醫生,請醫生協助判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