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31日 星期六

糖尿病就該吃葡勝鈉或是完膳糖尿病配方嗎?

在藥局很常被問到

長輩糖尿病是不是就該買葡勝鈉或是完膳糖尿病配方給長輩喝?

很多人看到長輩因為糖尿病,而不敢吃東西,就想買給長輩喝,或是長輩抱怨說吃甚麼都血糖高,就會到藥局買葡勝鈉或是完膳糖尿病配方。

這些觀念都是錯誤的。應該是要去認識該怎麼吃才會吃得健康,要懂得食物的質與量的控制,而不是直接買葡勝鈉或是完膳糖尿病配方來喝。

亞培安素或是葡勝納這類的食物都屬於管灌用或是無法進食用,它是一種代餐類的食物。一罐熱量250卡接近一碗飯(280卡)熱量。這類食物是針對使用管灌,或因為其他疾病造成食慾下降,吃不了太多食物的替代食物。安素類的管灌食品,升糖指數比較高糖尿病患者吃了之後容易造成飯後高血糖狀況因此葡勝納這種食物就是針對糖尿病患者中,需要管灌或是吃不下等特殊狀況設計的食物。

很多糖尿病患者未經專業人員評估,直接在飯後額外食用葡勝納,往往是在原先的營養之上額外增加熱量,就像平常一餐已經吃了一碗飯,結果又多吃一碗飯量的葡勝納,造成血糖太高的狀況。

很多代言這一類產品藝人,往往在電視廣告上刻意誤導成是一般糖尿病患者皆可食用,吃了可以治療糖尿病的錯誤印象。很多民眾被誤導後,為了展現孝心,買一整箱給患有糖尿病的爸媽喝,導致這些患者飯後血糖惡化。

糖尿病患應根據一天所需的熱量和醣類做調整。若因感冒而食欲不振,或因吃藥或打胰島素卻沒進食,可能有低血糖風險,這類特殊營養品就能發揮作用、取代正餐。此外,如果插鼻胃管的糖尿病患,也可選擇補充。

病人與其喝液狀營養品,不如改挑粉狀、類似奶粉的產品可簡單調整要吃的分量,並建議搭配燕麥片吃,藉此攝取纖維質。他也提醒消費者在購買這類產品時,一定要向專業人員諮詢。

對於日前醫師質疑葡勝納的廣告會有誤導之虞,美商亞培台灣分公司不願直接回應,表示一切授權該公司委託的利眾公關發言。利眾公關指出,該產品廣告中有說明使用方式和時機,在包裝上也清楚標示「糖尿病患者請遵照醫護人員或營養師指示使用 」等文字敘述,已盡清楚告知消費者的義務。也就是這些人爽爽賺大筆鈔票,造成病患血糖升高,後果是由患者和醫療體系來承擔!

2018年3月23日 星期五

你用對防蚊液了嗎?




大家用的防蚊液真的能有效防蚊嗎?還是只是用了求心安?經美國環境保護局認證有效的防蚊液,可分為三大類。

1、DEET(敵避)


DEET 是有效的防蚊成分,已經使用超過 50 年,在世界各國都被核可有效並可使用。
雖然有證據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但只有在大量暴露下的風險,或者是刺激皮膚的風險,但在正常使用下 DEET 並不會有健康危害,在動物實驗中也沒有顯著毒理的證據。所以不用刻意醜化 DEET,只要注意濃度與使用年齡即可安全使用。當然皮膚刺激性是個該注意的問題,如果您的皮膚不會對 DEET 有刺激反應,那請您安心使用。

以下幫大家整理目前台灣通過衛福部許可的人用 DEET 防蚊產品與濃度



使用注意事項


成人使用敵避濃度需小於50%

13歲以上兒童使用敵避濃度需小於30%

6個月以上至13歲以下兒童使用敵避濃度需小於10%

6個月以下嬰兒禁止使用


註:

美國規定未滿 2 個月的孩童,不建議使用防蚊產品

加拿大規定未滿 6個月的孩童,不建議使用防蚊產品


2、Picaridin

(派卡瑞丁 、Icaridin、 埃卡瑞丁)


禁忌少,比較安全,皮膚刺激性低,不會破壞衣服及塑膠。

含有Picaridin會有環署衛字號來做認證,目前僅有環署衛輸字第0831號 ,瑞利長效防蚊乳液,含20% Picaridin ( 派卡瑞丁 )。


使用注意事項


6個月以下嬰兒禁止使用Picaridin


註:

美國規定未滿 2 個月的孩童,不建議使用防蚊產品

加拿大規定未滿 6個月的孩童,不建議使用防蚊產品


3、精油類


精油類產品因為有著「天然尚好」的加持成為目前台灣防蚊市場的最大宗。種類很多,甚至有網路上很多自己DIY做的。其中檸檬桉 Oil of Lemon Eucalyptus(OLE)及茶樹油melaleuca oil等是最常見的精油類產品。
如檸檬尤加利精油 Oil of lemon eucalyptus (OLE) 或檸檬桉 para-menthane-diol (PMD)、以及 IR3535。

檸檬桉中有驅蚊的作用的成份為p-menthane 3,8-diol 或PMD。在研究報告中顯示,檸檬桉跟低劑量的DEET有著相當的效果。雖然頂著「天然」的光環,
但是他也是有注意的事項:美國CDC以及加拿大衛生部都建議 :
三歲以下幼兒不能使用檸檬桉(含PMD者)
 (https://www.cdc.gov/westnile/faq/repellent.html) 


市面上許多穿戴式防蚊扣、手環、防蚊貼、甚至還有防蚊衣,到底有沒有效?


這些防蚊產品都不太會接觸皮膚,大多可以避免皮膚刺激,不過通常效果有限。
有研究實際測試精油防蚊手環,驅蚊效果皆不彰。
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通常這類都是精油類產品,具揮發性保護時間本來就不長;
另一方面是穿戴式產品防護範圍不夠廣。

因此總結穿戴式防蚊產品單獨使用效果不好,僅建議作為輔助產品。

孕婦及哺乳婦女適合用哪些防蚊產品呢?


孕婦、哺乳婦女 使用防蚊產品不須特別限制


最後,來跟大家說

使用防蚊液的大原則


1、盡可能不擦臉,避免幼兒誤食(可塗在耳後頸部代替)
2、噴霧類產品不要直接往臉上噴
3、不能讓孩童自己塗抺
4、噴霧類產品避免在密閉空間使用
5、不是噴越多越有效,有需要再用即可
6、不可以使用在有傷口、或皮膚敏感處
7、使用後,需要使用清潔用品與清水 清洗防蚊液與衣物
8、先擦防曬乳,再補防蚊液
(DEET(敵避)會降低防曬產品的防曬效果約 33%,請記得適時補擦防曬。)
9、盡量只塗在衣服上, 或是露出來的皮膚上(除草菊精類不能塗在皮膚上!!)

註:Permethrin 百滅靈 (合成的除蟲菊酯)或是 pyrethins 除蟲菊酯(天然)類型,是殺蟲劑。


2018年3月20日 星期二

為什麼寶寶都只有半夜發燒?




很多爸爸媽媽,或者是小兒科醫師,都會問到底為什麼寶寶都只有晚上或是半夜發燒??

首先來了解甚麼是發燒?


發燒的定義是身體的體溫達到38°C或更高,介於37.5°C與38.0°C之間的體溫可能是低度發 燒,也有可能是正常,必須參考其他症狀綜合判斷是否為發燒。

寶寶為什麼總愛在晚上或半夜發燒?


跟人體的體溫週期有關



再來了解體內抗發炎物質的日變化

體內的抗發炎物質:皮質醇(cortisol),腎上腺皮質激素之中的糖皮質激素,跟一般人工合成類固醇有相同作用。


寶寶有發炎反應後身體的體溫會怎麼變化?





因為皮質醇下降,讓寶寶體溫更容易上升

寶寶身體為什麼會發燒?


身體會發燒,是因為身體受到微生物感染或其他因素出現發炎反應,發炎反應產生的一些化學物質,作用在腦部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樞,使體溫的定位點上升,於是人體會進行一系列生理反應而使體溫上升。

這些生理反應包括四肢的血管收縮、血液循環減少,以減少四肢的體溫散失,於是也就出現四肢冰冷;還有肌肉快速收縮,導致全身顫抖,寶寶彷彿感覺很冷,也就是一般所說的畏寒。這些生理反應讓寶寶的身體體溫上升。

寶寶的身體為什麼要讓自己發燒?因為體溫升高以後免疫力會增強,在較高的體溫下,免疫系統的活性較高,白血球的殺菌能力較強,對身體並不全然是壞事。所以,身體在感染的時候會發燒, 是演化的結果,不會發燒的在演化上都被淘汰了,因為他們很容易一生病就死掉。

寶寶的腦袋會燒壞嗎?


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最怕的就是寶寶的腦袋被燒壞,其實寶寶發燒是寶寶的身體為了要對抗細菌或病毒感染所採取的應變措施,通常41℃以下的體溫不會對寶寶的腦部或其他器官造成傷害,有時候寶寶會因為高燒而出現精神恍惚或做噩夢的現象,但是只要體溫降下來就會恢復正常。

寶寶的身體既然可讓自己發燒,也可以讓自己的身體退燒。通常,當寶寶的體溫升高到40℃左右,就會開始讓自己退燒,這時寶寶會開始讓自己的週邊血液循環增加,並且讓自己流汗,以便散熱。然後體溫就會慢慢降下來。

常聽到發燒會把小孩腦袋燒壞的說法,是因為那些小孩其實是罹患了腦炎或腦膜炎等疾病,是這些疾病直接傷害寶寶的腦部而留下後遺症,並不是發燒讓寶寶的腦袋壞掉。


寶寶發燒該退燒嗎?


發燒是寶寶的身體用來提升自己免疫反應的方法之一,而且當寶寶的身體燒到一 定的高度就會自動退燒,所以其實大部分時候,不人為退燒也沒有關係。不過,當寶寶的體溫升高到一定程度以後,會出現身體不舒服的症狀,例如頭痛、噁心、嘔吐、骨頭或肌肉痠痛等等。退燒可以減緩這些症狀,所以,一般的建議是當體溫超過38.5℃時就可以給予退燒。另外,高燒還會導致心跳加速或呼吸變喘,如果本身有心臟病或其他疾病的寶寶就比較需要積極的退燒。

發燒一定要看醫生嗎?


寶寶年紀越小,出現嚴重感染的機率越高,臨床的判斷也越困難。因此,3個月以下嬰兒發 燒,一律要看醫生,醫生通常也會當成最嚴重的情況處理,做詳細的檢查。

針對較大年紀的兒童,如果發燒的時間不長,也沒有合併嚴重的症狀,同時活動力與食慾正常,可以給予退燒藥並密切觀察。如果寶寶合併較嚴重的症狀,就是要看醫生的時機。所謂較嚴重的症狀,包括昏睡、意識不清、眼神呆滯、躁動無法安撫、痙攣、肢體麻痺、持續頭痛與嘔吐、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心跳過快或不規則等等;或者寶寶食量明顯減少,出現尿量大幅減少、哭泣時沒有眼淚,也應該要看醫生。

如果家長覺得不能判斷,都應該看醫生,請醫生協助判斷。

2018年3月15日 星期四

濕疹患者盡量不要喝的三大飲料



濕疹患者盡量不要喝的三大飲料

春夏是濕疹發作的高危季節,如果不想忍受皮膚搔癢的痛苦,那就要忌口。從中醫角度來看,濕疹與脾虛有著密切關係,要預防病情復發,就要調節飲食,平日盡量少喝咖啡、奶茶及啤酒。

咖啡:性溫,具利尿作用。多飲會利水傷陰,令身體偏向燥熱,並做成體內津液不足,令肌膚出現乾燥、口渴、便秘等情況。如濕疹者飲用更會令加速皮膚乾燥情況,更重病情。

奶茶:紅茶性溫,奶屬滋膩。常飲奶茶容易加重皮膚痕癢的症狀。

啤酒:很多人誤以為啤酒有清熱氣的作用,其實啤酒性溫,能散寒氣,而且有活血功效,濕疹患者飲用更會令病情加重。

Three drinks to avoid for eczema sufferers
During spring and summer, eczema is very common. If you want to avoid the unbearable itch, its best to watch what you eat. From Chinese medicine perspective, eczema is closely related to asthenic spleen. To avoid onset of eczema, be sure to watch your diet and try to avoid coffee, milk tea and beer.

Coffee: warm in nature, can promote diuresis. Over consumption can stimulate diuresis and damage your yin, causing your body to become hot and dry with lack of fluids. From there you may experience skin dryness, thirst, and constipation. For those who suffer from eczema, having coffee will accelerate skin dryness to worsen the condition.
Milk tea: black tea is warm in nature, and milk is can be greasy. Drinking too much milk tea can worsen skin itchiness.
Beer: A lot of people mistakenly think beer can clear heat, but beer is warm in nature, and can dispel cold and promote blood circulation. Eczema symptoms will worsen with beer consumption.

FROM checkcheckcin

到底幾度才算發燒?